Tag: Addressing

Linux kernel学习-内存寻址

本文同步自(如浏览不正常请点击跳转):https://zohead.com/archives/linux-kernel-learning-memory-addressing/ 近日在看 Understanding the Linux kernel(慢慢啃E文原版,以下简称 ULK),这本书虽然已经是第三版了,但它基于的 Linux kernel 版本却不是很新,现在 Linux kernel 都已经出到 3.4 版本了,这本书还是基于 2.6.11 的 kernel,不得不说 Linux kernel 的更迭速度太快了。 下面准备以我正在用的 2.6.34 版本的 kernel 为基础进行学习,这本书中不对应的地方我会尽量找到新 kernel 中的实现,并尽量自己做个了解,日后的相同日志如无意外也基于 2.6.34 版本 Linux kernel。 首先已完成第一章:Introduction(这一章没有 Linux kernel 代码),来到第二章 Memory Addressing,开始是介绍逻辑地址、线性地址、物理地址的对应关系,虽然之前用汇编写过 Linux 的 bootloader,用到过实模式和保护模式,但对 GDT、LDT 的概念并没有深入了解过。这一章开篇就介绍了 Intel 80X86 硬件上内存分段的实现,包括段选择子,段寄存器,段描述符。 1、段式内存管理: 每个内存段由 8 个字节的段描述符来表示段的特征。段描述符被存储在 GDT 或者 LDT 中。内存中 GDT 的地址和大小包含在 gdtr 控制寄存器中,LDT 的地址和大小包含在 ldtr 控制寄存器中。段寄存器的高 13 位为段描述符在 GDT 或者 LDT 中的索引,GDT 或者 LDT 结构中包含基地址、段长度等信息。通过检查指令地址和段长度并确定没有越界以及权限是否正确之后,由于 线性地址 = 段基指 + 偏移地址,GDT 或者 LDT 中的基地址加上指令中的偏移量就可以得到需要的线性地址。 备注:由于每个进程都可以有 LDT,而 GDT 只有一个,为满足需求 Intel 的做法是将 LDT 嵌套在 GDT 表中。 Linux kernel 中的内存分段: Linux中所有进程使用相同的段寄存器值,因此它们的线性地址集也是相同的,不管在用户模式还是内核模式,都可以使用相同的逻辑地址,32位 kernel下为 4G 的地址空间。 ULK 中介绍的 user code、user data、kernel code、kernel data 这四个段对应的段选择子的宏为:__USER_CS、__USER_DS、__KERNEL_CS、__KERNEL_DS,2.6.11 中这4个宏定义在 include/asm-i386/segment.h 头文件中,2.6.34 中已经挪到 arch/x86/include/asm/segment.h 里,因为 2.6.34 中 i386 和 x86_64 的代码已经尽可能的合并到 x86 目录中,而不像老版本的代码那样弄成两个目录。定义如下: 下面是 Linux kernel GDT 的实现: 由于 kernel 中每个内核需要有一个 GDT,因此就有一个 GDT table,ULK 中说的是存在 cpu_gdt_table 中,GDT 的地址和大小存在 cpu_gdt_descr 中,2.6.11 kernel 里都是放在 arch/i386/kernel/head.S,使用的地方: 到了 2.6.34 中已经改为: 可以看到 2.6.34 中去掉了原来的 cpu_gdt_table 变量(详见 kernel commit bf50467204b435421d8de33ad080fa46c6f3d50b),新增了一个 gdt_page 结构存放...